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陆九渊“发明本心”和王守仁“致良知”德育宗旨既重道德意识涵养,又重道德活动实践,把察识其“心”与存养“良知”连于一体,以伦理约束、道德修养来代替强权束缚和宗教迷信,展示出宋明新儒学的风格。陆九渊主张“万物皆备于我”的格物致知方法,王守仁则提倡“知行合一”的方法。陆九渊提倡“六经注我”的为学观,王守仁则提倡“内求吾心”的为学观,他们认为儒学经典本身不能构成人生价值的终极根源。陆王心学对突破程朱理学教育思想的束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束书不观而空谈心性的为学陋习。
推荐文章
王畿教育思想探究
王畿
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略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生存论价值
方法论价值
创新论价值
发展论价值
王韬教育思想浅探
王韬
思想浅探
论江泽民教育思想
江泽民
教育思想
教育哲学
教育发展
教育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陆王心学教育思想论略
来源期刊 教育史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致良知 格物致知
年,卷(期) jysyjjk_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G40-09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陆九渊
王守仁
致良知
格物致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史研究辑刊
季刊
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
出版文献量(篇)
1957
总下载数(次)
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