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道德脱离是一种影响个体道德行为的认知机制,它受到个体差异变量的影响.个体的移情倾向性和道德认同与道德脱离负向相关,个体的犬儒主义特征与道德脱离正向相关,而不同类型的控制点倾向对道德脱离有着不同的影响.道德脱离可能更易导致非道德行为的发生.根据道德脱离的影响因素.采取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个体的道德脱离倾向,进而降低非道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推荐文章
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教育
努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
思想道德
品行教育
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
道德教育
对策研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探究
新时期
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
问题
途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道德脱离的机制及其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来源期刊 教育研究与实验 学科
关键词 道德脱离 非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 青少年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教育心理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清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5 49 2.0 5.0
2 周宗奎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德脱离
非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
青少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研究与实验
双月刊
1003-160X
42-1041/G4
16开
武昌桂子山
38-14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27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