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ShcD与TrkC的相互作用,以深入认识TrkC下游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将TrkC及TrkC各种突变体的胞内区分别克隆到酵母质粒pAS2-1中,将ShcD及ShcD的4个结构域(CH2、PTB、CH1和SH2结构域)分别克隆到酵母质粒pACT2中,将它们分别共转化酵母菌后,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TrkC克隆进pmRFP载体(带红色荧光蛋白),ShcD克隆进pEGFP载体(带绿色荧光蛋白),并将pmRFP-TrkC和pEGFP-ShcD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定位情况.结果 ShcD可以和TrkC但不能和激酶失活突变体TrkCM1(K572A)结合;PTB和SH2结构域均可以与TrkC受体结合并且PTB结构域结合于TrkC的 NPQY模体;ShcD和TrkC在293T细胞中共同定位于胞膜和胞浆中.结论 ShcD通过PTB和SH2结构域以依赖于受体激酶活性的方式结合TrkC.
推荐文章
相互作用结构域SH3和WW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
SH3结构域
WW结构域
高通量研究方法
基于结构域组合信息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
支持向量机
结构域组合
序列特征
频率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hcD通过PTB和SH2结构域和TrkC受体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ShcD TrkC PTB SH2 共定位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0-723,7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81/j.issn.1000-503X.2009.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小忠 9 59 3.0 7.0
2 尤元刚 1 0 0.0 0.0
3 李玮琦 1 0 0.0 0.0
4 阴彬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hcD
TrkC
PTB
SH2
共定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0-503X
11-2237/R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