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梯度矢量流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作为对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的重要改进,不仅扩大了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的适用范围,而且改进了它的分割效果.但由于该模型中推动活动轮廓演化的外部力量来自于梯度矢量流,因此活动轮廓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弱边缘等因素的影响而陷于不希望的局部最小值.为尽量减少弱边缘对活动轮廓初始位置的限制及其对轮廓演化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辅以区域力量的梯度矢量流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该模型首先将基于区域信息的力场与梯度矢量流力场相耦合,然后由以上两种力量构成的耦合力场,使活动轮廓模型能够有效地克服弱边缘的影响而收敛到所期望的边缘.实验结果表明,辅以区域力量的梯度矢量流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与梯度矢量流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相比,不仅可以更灵活地设置初始轮廓的位置,而且对弱边缘的干扰也有较好的适应性,并能有效地避免边缘泄漏.
推荐文章
一种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的快速算法
水平集
测地线活动轮廓
Gaussian函数
Sobel算子
符号距离函数
双活动轮廓模型
形变模型
双活动轮廓
边界约束
弱边界
一种新颖的活动轮廓模型方法
活动轮廓模型
水平集
图像分割
弱边界
深凹区域
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活动轮廓模型的左心室MRI分割
各向异性扩散
活动轮廓模型
梯度矢量流
MRI分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辅以区域力量的梯度矢量流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
来源期刊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 梯度矢量流 区域力量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图像分析和识别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8-94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P391.41
字数 5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立群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 2757 24.0 42.0
2 崔华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图像分割
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
梯度矢量流
区域力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月刊
1006-8961
11-3758/TB
大16开
北京9718信箱
82-831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06
总下载数(次)
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