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描述,表现为铜代谢障碍所致的以基底节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肝脏损害,同时有肾脏受损及角膜病变,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多在10~20岁之间,但也可早到3岁,迟到50~60岁发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与正常人相似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但该病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1],现将笔者2008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学习期间的3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希望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推荐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149例误诊原因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征
误诊
128例肝豆状核变性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凯-弗环
酮氧化酶吸光度
误诊
肝功能损害
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血清铜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m>3</em>例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脏损害 误诊 分析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中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长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肝脏损害
误诊
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季刊
1684-3886
北京学院路38号(北大医学部349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