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昆曲被誉百戏之祖,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昆曲中的精品。由苏州昆剧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无论是在音乐、服装、舞台、灯光……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迎合了当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音乐方面,在作曲家进行全新的配器编排以后,整个音乐层次分明,每一个曲牌在传统的伴奏基础上增加了若干其他的乐器,使得音乐更加饱满。而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竹笛以细腻委婉的音质。流丽悠远的特色来演绎“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昆曲,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戏曲中人物的情感、情绪的起伏,节奏的快慢,把握得较为得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竹笛在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艺术地位
来源期刊 剧影月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地位 竹笛 昆剧 伴奏乐器 审美要求 演奏者 音乐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
页数 1页 分类号 J8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地位
竹笛
昆剧
伴奏乐器
审美要求
演奏者
音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剧影月报
双月刊
1004-5864
32-1095/J
大16开
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9楼
28-43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0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24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