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沈约在编撰《宋书》时,把陶渊明归入《隐逸传》。可是若把陶渊明和《论语》中的“晨门”、“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相比,他的隐逸就不再显得纯粹,而是包蕴着一丝孤愤和无奈。这一点,只要读过他的《感士不遇赋》,就能体会得到。
推荐文章
苏轼“安”与“和”养生观的启示
苏轼
"安"与"和"
养生观
启示
豁达苏轼悲底色
苏轼
悲底色
梦想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比较研究
独生子女
大学生
婚恋观
比较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陶潜和苏轼的子女观
来源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感士不遇赋》 《隐逸传》 子女 苏轼 陶潜 《宋书》 《论语》 陶渊明
年,卷(期) 2009,(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6.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感士不遇赋》
《隐逸传》
子女
苏轼
陶潜
《宋书》
《论语》
陶渊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历史教学
月刊
1009-3435
44-1142/G4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
46-79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10
总下载数(次)
51
总被引数(次)
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