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次对600 V平面型内透明集电极IGBT(ITC-IGBT)、PT-IGBT和FS-IGBT通态电压与关断能耗之间的折中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比较.ITC-IGBT是在PT-IGBT结构中的p+型衬底与n型缓冲层之间加入一层厚度很薄、掺杂浓度低于p+衬底的p型内透明集电区,并且在集电区之内、集电结附近设置具有很低过剩载流子寿命的载流子局域寿命控制层,从而实现透明集电极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ITC-IGBT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缓冲层浓度最优值的ITC-IGBT的折中曲线明显优于PT-IGBT与FS-IGBT.说明ITC-IGBT结构不仅能解决现有透明集电极IGBT超薄片加工工艺难度大的问题,还为进一步改善IGBT器件综合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推荐文章
一种新结构IGBT——内透明集电极IGBT的仿真
内透明集电极
PT-IGBT
NPT-IGBT
高复合层
沟槽式FS-IGBT各部分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
FS-IGBT
SentaurusTCAD
结构仿真
电学特性
性能影响
导通电压
沟槽式FS-IGBT各部分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
FS-IGBT
SentaurusTCAD
结构仿真
电学特性
性能影响
导通电压
非穿通型NPT-IGBT与场截止型FS-IGBT在逆变焊机应用中的差异
非穿通型NPT-IGBT
场截止型FS-IGBT
逆变焊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透明集电极IGBT(ITC-IGBT)与PT-IGBT、FS-IGBT的性能比较
来源期刊 电子器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内透明集电极 ITC-IGBT PT-IGBT FS-IGBT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纳米、固态及真空电子器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9-53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323.4
字数 40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490.2009.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郁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38 215 9.0 13.0
2 亢宝位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8 291 10.0 16.0
3 胡冬青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7 114 7.0 9.0
4 贾云鹏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16 107 7.0 9.0
5 张彦飞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 58 2.0 2.0
6 游雪兰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 5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透明集电极
ITC-IGBT
PT-IGBT
FS-IGB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器件
双月刊
1005-9490
32-1416/TN
大16开
南京市四牌楼2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764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