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肝豆状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及首次误诊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神经、精神异常者44例,肝炎、肝硬化36例,关节痛5例.K-F环阳性占94.29%,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占91.80%,血尿酸降低占67.27%.头颅CT或MRI异常占85.41%.常被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肾炎、精神疾患、关节炎、微量元素缺乏、类风湿、癫痫等,误诊率达52.33%.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青少年,神经系统及肝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肾脏损害,K-F角膜环是重要阳性体征,头颅CT或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本病易被误诊误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对具有上述易被误诊疾病症者,应及早通过角膜K-F环及铜代谢等检查予以确诊.
推荐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12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K-F环
磁共振成像
肝功能
128例肝豆状核变性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凯-弗环
酮氧化酶吸光度
误诊
肝功能损害
8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疾病特征
诊断,鉴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肝豆状核变性86例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临床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诊断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2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548.2009.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正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5 58 3.0 5.0
2 郭长青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67 330 10.0 12.0
3 褚燕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29 140 7.0 11.0
4 梁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13 6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学
月刊
1003-3548
41-1116/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7号
36-38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9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59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