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近代文学、科学史思想的产物,“文学史”的重要基础,是19世纪以来的民族——国家观念,而民族国家是一个“想像的共同体”。20世纪中国文学是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过程”,这一现代完成又是作为“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是非西方的“传统”意识在现代性意识的总体性中形成“现代民族意识”的进程。作为国民的应有知识,中国文学史为近代中国找到了识别自我的文化标志,将抽象的“中国”变成了感性的形象。
推荐文章
文学史观的转变与多民族文学教学
多民族文学
教学
困境
方略
文学史观
尺度
中国文学史杨慎书写评议
杨慎
文学史
书写
地位
“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天下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读图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实践与反思——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传》为例
读图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学史中蕴涵的民族国家意识——中国形象的构建
来源期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文学史 五四文学 民族国家 中国形象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I09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翟春雪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学史
五四文学
民族国家
中国形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重庆市沙坪坝区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
出版文献量(篇)
43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