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证据构造论强调对赖以定罪的全部证据作"纵断的、立体的、有机联系的"分析,包括对证据如何产生予以关注,并主张以物证为中心的证据判断模式.证据构造论于再审程序中运用,主张"证据构造分析--证据再评价--(加上新证据后的)综合评价"的分阶段证据分析方法,使再审程序中对证据事实的分析评价具有"可视性",以防止法官的恣意.同时禁止法院改变证据构造或加强原有证据证明力评价.在一审程序中,同样可以使用证据构造分析方法,同时限制法院改变证据构造.日本的证据构造论对我们有借鉴价值.其中有的问题,如证据构造改变禁止,是新的理论课题.鉴于不同的制度背景,证据构造论的内容需要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
推荐文章
关于齐次可列马氏过程“构造论”及马氏过程应用的研究
齐次可列马氏过程“构造论”
Q过程
瞬时态
马氏过程的应用
论构造筛分
构造筛分
现位构造
构造解析
韩医辨象辨证与中医六经辨证
辨象辨证
六经辨证
《伤寒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证据构造论"述评
来源期刊 中国刑事法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证据构造 分析判断 诉审同一 正当性 可视性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
页数 分类号 D9
字数 1322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江 四川大学法学院 96 1113 17.0 30.0
2 龙宗智 四川大学法学院 109 1602 19.0 3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证据构造
分析判断
诉审同一
正当性
可视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刑事法杂志
双月刊
1007-9017
11-3891/D
大16开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82-81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5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