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仿真手段说明了传统GM跟驰模型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结合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紧随心理,明确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期望的车头间距;提出基于期望间距的加速度补偿概念,并利用量纲分析法构造加速度补偿项函数形式,充分考虑最大加速度和速度等实际跟驰条件约束,建立了基于期望间距的加速度补偿改进跟驰模型.实例仿真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弥补传统GM模型的不足,与实际跟驰情况基本吻合.
推荐文章
考虑速度对期望间距影响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车辆跟驰
期望间距
相关性分析
下一代模拟
考虑加速度取值约束的跟驰模型及仿真研究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最大加速度
可变期望间距
稳定性
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的网联车跟驰模型
网联车跟驰模型
多前车最优速度与加速度
临界稳定性判别
模型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分析
扰动吸收
考虑速度对期望间距影响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车辆跟驰
期望间距
相关性分析
下一代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期望间距的加速度补偿跟驰模型与仿真
来源期刊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期望间距 加速度补偿 量纲分析 仿真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81
页数 分类号 U491.1+12
字数 33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197.2010.06.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城辉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12 104 7.0 9.0
2 徐永能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56 288 9.0 13.0
3 傅晓莉 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10 83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期望间距
加速度补偿
量纲分析
仿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2-6197
37-1412/N
大16开
山东省淄博市张周路12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2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44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