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杭白菊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经石油醚、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后,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初步分离,再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单体化合物.单体化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从杭白菊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 7-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glucoside)、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Diosmetin 7-O-β-D-glucoside).
推荐文章
香椿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
香椿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山楂籽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
山楂籽
黄酮类化合物
最佳提取工艺
马齿苋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马齿苋
黄酮类化合物
采集期
紫外分光光度法
3种苦竹竹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苦竹
竹笋
分光光度法
黄酮类化合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杭白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期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杭白菊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 结构鉴定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1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4
字数 35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51.2010.0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传莲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与分子酶学研究室 33 185 8.0 13.0
2 邹文韬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与分子酶学研究室 5 16 1.0 4.0
3 张因皎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与分子酶学研究室 3 16 1.0 3.0
4 俞菊红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与分子酶学研究室 2 16 1.0 2.0
5 房晓敏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与分子酶学研究室 3 16 1.0 3.0
6 周志明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组学与分子酶学研究室 3 16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3)
二级引证文献  (17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7(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8(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9(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杭白菊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
结构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3851
33-1338/TS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4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