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uAlO_2晶体电子结构以及替位Mg杂质的特性. 结果表明,Mg替代Al原子时形成受主杂质能级,而替代Cu原子时形成施主杂质能级;同时也计算了它们的形成能,发现前者是吸热反应,而后者是放热反应. 另外,比较Mg替代Al与Mg替代Cu掺杂前后计算结果,发现前者费米能级变化不是很明显;而后者掺杂后费米能级明显向导带底移动. 研究表明掺杂可改变CuAlO_2的导电类型和电导强弱,此结果对实验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Mg,Cu 掺杂CdS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p型掺杂
Na、Be、Mg掺杂单层MoS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MoS2
能带结构
第一性原理
Mg、Zn掺杂AlN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AlN
p型掺杂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Mg/Cd共掺杂ZnO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Mg/Cd共掺杂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g掺杂CuAl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CuAlO_2 电子结构 形成能 掺杂浓度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原子分子物理交叉学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1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O474|TN304.02
字数 34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10.0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媛媛 重庆大学物理系 10 59 4.0 7.0
2 王新强 重庆大学物理系 46 305 11.0 12.0
3 何阿玲 重庆大学物理系 6 44 4.0 6.0
4 刘高斌 重庆大学物理系 37 310 12.0 15.0
5 冯庆 重庆大学物理系 16 184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uAlO_2
电子结构
形成能
掺杂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