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课标的要求主要是趋于内容上的。情感、意境、形象这些范畴都更多偏向于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对其文学体裁来说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对于诗歌来说则不是样子。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最大的成就并非是在于内容,中国的现代诗并非是从文言文到自话,从整齐的句式散化那么简单,现代诗歌形式的突变才是诗歌的一次大飞跃、大突破,如果稍微研究一下“现代”这个词,就能轻松获得这样的结论。
推荐文章
中国现代禅诗之"禅性"解读
现代禅诗
禅性
诗境空灵
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初中
数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学习方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初中现代诗的形式教学
来源期刊 当代教育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现代诗 形式教学 诗歌形式 初中 文学体裁 “现代” 文言文 内容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现代诗
形式教学
诗歌形式
初中
文学体裁
“现代”
文言文
内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教育
季刊
中共贵州省委大院
62-309
出版文献量(篇)
633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