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丹皮与赤芍提取物的抑菌谱,为进一步开发这2种药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丹皮与赤芍提取物对6种食源性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丹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炭疽杆菌(B.anthracis)抑制作用较强,MIC分别为0.09和0.19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猪粪链球菌(S.faecalis)抑制作用较弱;赤芍提取物对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0和0.19 mg/ml,而对猪粪链球菌(S.faecalis)抑制作用较弱.[结论]丹皮和赤芍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推荐文章
植物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
植物提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抑菌
竹加工废弃物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的比较
竹加工废弃物
提取物
抑菌效果
板栗花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板栗花
水煮提取物
最小抑菌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皮与赤芍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丹皮 赤芍 提取物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MIC)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经济作物与药用植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60-4061,406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32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0.08.08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永金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59 426 12.0 18.0
2 乔金玲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6 6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0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03)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皮
赤芍
提取物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MIC)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