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材料工程       
摘要:
为了提高铜金属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在铜表面预先镀镍,然后对镍镀层进行渗cr,Al,制备Cr-Al渗层.研究了渗剂中铝粉含量对其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渗剂中铝粉含量在5%~20%(质量分数,下同)范围,渗层组织为Ni(Cr,Al)固溶体,晶面(200)出现明显的择优生长,显微硬度从HV170增加到HV200,摩擦因数由0.55下降到0.35;当铝粉含量为25%,渗层组织由NiAl主相和少量Ni2Al3相混合组成.硬度达到HV970、摩擦因数为0.25;当渗剂中铝粉由低含量提高到较高含量时,包渗过程由渗cr为主的二元渗转变为渗Al为主的Al-Cr二元渗.
推荐文章
Al含量对Cu基Ni镀层表面渗Si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Cu基体
Ni镀层
渗Si渗层
Ni-Si金属间化合物
摩擦系数
包渗时间对Cu表面Ni-Al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电镀Ni
料浆包渗铝
Ni2Al3金属间化合物
扩散系数
20钢表面Cr-Al共渗工艺研究
20钢
Cr-Al共渗
渗剂成分
料浆包渗温度对渗Si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渗Si渗层
Ni-Si金属间化合物
摩擦因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渗剂中铝粉含量对Cu基Ni镀层表面Cr-Al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材料工程 学科
关键词 铜基体 铝粉含量 料浆包渗铬-铝 耐磨性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表面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5
页数 分类号 TGL56.8+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381.2011.07.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迎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93 745 15.0 22.0
2 储成林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4 424 12.0 17.0
3 王红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5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基体
铝粉含量
料浆包渗铬-铝
耐磨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工程
月刊
1001-4381
11-1800/TB
大16开
北京81信箱-44分箱
1956-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58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70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