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BQ-SVAR模型为基础,构建多种动态方法把汇率波动分解为由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名义因素解释的三部分,以此揭示1985—2010年间驱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原因。经验结果显示不论是双边实际汇率还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特征并不像典型的转轨国家那样,主要由供给冲击因素所解释。相反,它更为接近发达国家的情形,即需求冲击因素和名义冲击因素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本文还发现人民币兑换美元、日元和英镑双边汇率中分解出的三类冲击成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汇改后相关性变小,且显著性水平下降,说明汇改制度使得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对人民币兑换各国货币之间双边汇率的影响减弱,从而能够避免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引发的结构性失衡,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
推荐文章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人民币汇率
影响因素
汇率制度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通货膨胀
外汇储备
货币供给
心理预期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超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汇率贬值
国际清算银行
汇率指数
数据显示
中间价
环比
升值
基于EMD和Elman网络的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预测
时间序列
汇率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Elman网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民币汇率波动成因分解研究——基于BQ—SVAR模型的估计
来源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BQ—SVAR 结构式冲击分解 乔基斯方法 递归预测方差分解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F830.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创练 10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Q—SVAR
结构式冲击分解
乔基斯方法
递归预测方差分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经济问题
双月刊
1000-4181
35-1020/F
16开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4-3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5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