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菌株 CICIM B0013-030(B0013,ack-pta,pps,pflB)可积累D-乳酸作为主要发酵产物,然而副产物琥珀酸和乙酸的含量分别高达乳酸的11.9%和7.1%.为构建副产物含量低的产D-乳酸重组大肠杆菌菌株,本研究删除了菌株B0013-030的琥珀酸(frdA)和乙酸(tdcDE)合成途径,并考察了重组菌株在摇瓶和发酵罐中经两阶段发酵(好氧生长菌体和厌氧发酵产酸)利用葡萄糖发酵D-乳酸的性能.结果表明,分别构建含有frdA::difGm和tdcDE::difGm突变盒的重组质粒,并利用Red重组系统将突变盒整合于染色体上的目的基因,再利用Xer重组系统去除抗生素抗性基因,依次获得了重组菌株 B0013-040B(B0013-030,frdA)和B0013.050B(B0013-040B,tdcDE).摇瓶发酵结果表明,frdA基因的删除使得菌株B0013.040B副产物琥珀酸的含量降低了80.8%;在7L发酵罐中进行乳酸发酵,菌株B0013-040B的D-乳酸产量达114.5g/L,光学纯度大于99.9%,但仍积累1.0g/L琥珀酸和5.4/L乙酸.进一步删除了tdcD和tdcE基因的菌株B0013-050B,在7L发酵罐中生产111.9g/LD-乳酸,乙酸和琥珀酸的合成量分别降低为0.4g/L,其他副产物含量也维持较低水平,表明该菌株具有较优良的D-乳酸发酵性能.
推荐文章
重组大肠杆菌利用D-木糖合成D-1,2,4-丁三醇
D-1,2,4-丁三醇
PTS系统
代谢
生物催化
合成生物学
代谢控制发酵产琥珀酸研究进展
重组大肠杆菌
琥珀酸
生物技术
代谢
发酵
二氧化碳
利用改性载体固定化大肠杆菌产琥珀酸
琥珀酸
固定化发酵
载体改性
吸附
聚乙烯亚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液中的琥珀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发酵液
琥珀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肠杆菌琥珀酸和乙酸合成途径的删除及其重组菌株的D-乳酸发酵
来源期刊 生物工程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D-乳酸 大肠杆菌 琥珀酸 乙酸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0
页数 分类号 R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乳酸
大肠杆菌
琥珀酸
乙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工程学报
月刊
1000-3061
11-1998/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82-1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438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