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见死不救“和“见义勇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刑法应当具有“谦抑性”,不宜将“见死不救”作为一项罪名而将道德推向极致.但对满足一定条件的“见死不救”行为可以作违法行为处理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并借鉴“社会服务令“予以惩戒和教育.此外,鼓励“见义勇为“尤其强调分别视情况将其作为民法上的“无因管理”和行政法上“行政救助”行为予以补偿,并审慎对待“救助行为免责”.
推荐文章
"见死不救罪"构成要件研究
见死不救
主体
客体
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现状及机制完善
见义勇为
法律保障
救济机制
"见义勇为致伤"的工伤认定标准探析 —— 基于指导案例94号的分析
见义勇为
视同工伤
制止犯罪
勇于救人
社会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见死不救”与“见义勇为”的法律思辨
来源期刊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学科
关键词 见死不救 见义勇为 罪名 社会服务令 补偿
年,卷(期) 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法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0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子涵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见死不救
见义勇为
罪名
社会服务令
补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18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