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细菌群体感应参与包括人类、动植物病原菌致病力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群体感应抑制剂成为抗感染药物开发的靶点.利用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rnefaciens)作为指示菌,建立检测高丝氨酸内IN(AHLs)及其抑制剂的简便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平板交叉划线接种,使用指示菌能够有效地检测AHLs,并且通过薄层层析(TLC)与细菌生物感应器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方便地鉴定AHLs的种类;通过双层平板法观察指示菌色素产生情况,能够有效地检测群体惑应信号分子AHL,抑制剂,且该方法简单易行.
推荐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
致病性
耐药性
调节因子
群体感应抑制剂
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群体感应系统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抑制剂
群体感应抑制及其植物病害防控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病害防治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高通量筛选(HTS)
β-内酰胺酶
抑制剂
半数抑制浓度(IC50)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抑制剂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群体感应 N-酰基-高丝氛酸内酯 群体感应抑制剂 检测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69
页数 分类号 Q93
字数 312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永旺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37 173 8.0 11.0
2 朱卫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 94 5.0 9.0
3 储卫华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2 163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群体感应
N-酰基-高丝氛酸内酯
群体感应抑制剂
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技术通报
月刊
1002-5464
11-2396/Q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18-9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80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539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