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现代食品科技       
摘要:
本文测定了罗望子壳醇提取物各个活性部位的降血糖活性,发现其正丁醇相活性最高.接着对正丁醇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RP-18),以及葡聚糖凝胶(LH-20)等分离手段分离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通过<'1>H NMR,<'13>C NMR技术并结合文献对照对7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和确认,他们的分别是:槲皮素(A)、山萘酚(B)、桑黄素(C)、芹菜素(D),柚皮素(E)、木犀草素(F)、和杨梅酮(M).我们通过测定这7个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猪胰液α-淀粉酶(PPA)的抑制活性以评价其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除了芹菜素之外,其他6个化合物都显示了较好的酶抑制活性.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罗望子壳降血糖有效成分之一.
推荐文章
油茶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油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核桃楸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核桃楸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杀虫活性
罗望子壳总黄酮提取及其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研究
罗望子壳
总黄酮
提取率
清除活性
羟基自由基(·OH)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绞股蓝
可视化分析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罗望子壳降血糖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食品科技 学科
关键词 罗望子壳 降血糖作用 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鉴定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3-776,762
页数 分类号 TS25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9078.2011.07.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汴生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172 1693 22.0 33.0
2 王三永 36 363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罗望子壳
降血糖作用
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食品科技
月刊
1673-9078
44-1620/TS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3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