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首先利用激光聚焦反射颗粒测量系统在线监测了自絮凝颗粒酵母粒径分布,通过提高发酵罐搅拌速率减小了颗粒粒径,消除了内扩散影响,获得了本征动力学模型.进而基于颗粒内部薄壳物料衡算理论,建立了表观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不同底物浓度和自絮凝酵母颗粒粒径分布条件下发酵实验数据拟合,获得了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扩散效应导致颗粒内部可能出现死区的影响,绘制了发酵培养基初始糖和自絮凝颗粒酵母粒径影响的操作图,分析了这一发酵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多级串联连续乙醇发酵系统,主发酵罐和后发酵罐由于残糖水平差别较大,使颗粒内部因底物枯竭而导致内扩散效应的可能性显著不同:主发酵罐适宜于较大粒径自絮凝颗粒酵母体系,以利于固定化,提高发酵罐中细胞密度和生产强度;而后发酵罐适宜于较小粒径自絮凝颗粒酵母,以减轻底物内扩散影响,保持所需的发酵活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工程操作和动力学行为,对自絮凝颗粒酵母粒径分布进行优化控制.
推荐文章
水处理絮凝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絮凝动力学
层流
紊流
水处理
搅拌流场中微细粒赤铁矿絮凝动力学研究
搅拌
流场
絮凝体
絮凝动力学
搅拌槽内絮凝动力学研究
絮凝
动力学
聚丙烯酰胺
磷酸料浆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动力学研究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发酵动力学
动力学方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絮凝颗粒酵母表观生长动力学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自絮凝颗粒酵母 本征与表观动力学 内扩散效应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9-3155
页数 分类号 Q8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1.11.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晨光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85 6.0 8.0
2 葛旭萌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8 166 8.0 12.0
3 白凤武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20 1563 21.0 33.0
4 李凡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4 17 2.0 4.0
5 尹冬丽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絮凝颗粒酵母
本征与表观动力学
内扩散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