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使损伤更加明确显示,在求得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差之后,建立模态柔度差曲率作为二维结构的损伤指标来诊断损伤。考虑多种损伤情况,对二维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了诊断。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指标与模态柔度曲率差指标所得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且该文方法计算工作量要小。为了弥补利用模态柔度曲率差指标在诊断三维结构多处损伤时存在指标遗漏的现象,建立了模态柔度差曲率和作为三维结构损伤指标。三维桁架桥与板结构的算例表明,模态柔度差曲率和指标在三维结构的损伤诊断中比模态柔度差曲率指标效果好。综上所述,对于二维结构而言,损伤诊断指标为模态柔度差曲率;对于三维结构而言,损伤诊断指标为模态柔度差曲率和。
推荐文章
基于曲率模态与柔度曲率的损伤识别
损伤检测
结构模态
曲率模态
模态柔度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结构损伤诊断试验研究?
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
模态柔度
损伤识别
简支梁
组合结构
采用应变模态柔度曲率差识别结构损伤
应变模态
随机子空间法
损伤识别
模态柔度曲率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结构损伤诊断的模态柔度差曲率法
来源期刊 工程力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模态柔度差曲率 模态柔度差曲率和 模态柔度 损伤诊断 二维结构,三维结构
年,卷(期) 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土木工程学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8
页数 7页 分类号 TU3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军 15 22 3.0 4.0
2 李伟 6 0 0.0 0.0
3 刘建勋 4 0 0.0 0.0
4 徐进 8 2 1.0 1.0
5 穆荣 5 21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态柔度差曲率
模态柔度差曲率和
模态柔度
损伤诊断
二维结构,三维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力学
月刊
1000-4750
11-2595/O3
大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新水利馆114室
82-862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0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55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