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Actis's鉴别培养基,初步筛选鲣鱼组织中的产组胺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初步分离菌株的产组胺能力.研究温度和pH因素对产组胺菌生长以及组胺产生的影响.通过生理生化、形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产组胺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两株产组胺菌,分别记为J2和J4.这两株菌在添加L-组氨酸的胰酶大豆肉汤里均能够产生组胺.菌株J2和J4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pH分别为7和6.菌株J2和J4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H均为5,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组胺产生量最大值为12.47mg/L.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生长和产组胺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J2和J4均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亲缘关系最近.
推荐文章
鲐鱼中产组胺菌的分离筛选与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鲐鱼
产组胺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rDNA序列分析
扁桃流胶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扁桃流胶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蕨麻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蕨麻
镰刀菌属
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冻鲣鱼中产组胺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鲣鱼 产组胺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DNA序列分析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1
页数 分类号 TS201.6
字数 48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848.2012.08.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祖芳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 1031 16.0 28.0
2 翁佩芳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3 934 15.0 27.0
3 周秀锦 38 146 7.0 10.0
4 沈飚 45 185 8.0 11.0
5 杨健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2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64)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鲣鱼
产组胺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DNA序列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