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手征向列相(N*)液晶能够选择性反射入射光,但其反射波宽一般小于150 nm.利用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相液晶SLC10V513-200与手性化合物R1011、CB15配制出5种N*液晶,其反射波长能够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界面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0μm的5种N*液晶聚脲微胶囊之后,将相同质量的5种微胶囊混入OP-10与IPDI中制备出微胶囊的凝胶.对80.0 μm厚微胶囊凝胶薄膜施加交流电场,使微胶囊中的液晶处于平面织构状态,紫外固化微胶囊中的液晶性单体,固定微胶囊中N*液晶的平面织构,从而制备出可以反射可见光波段的微胶囊凝胶薄膜.
推荐文章
溶胶-凝胶法改性原位法制备的相变微胶囊
原位聚合
溶胶凝胶
微胶囊改性
织物保暖性
调温性能
温度梯度制备宽波反射液晶薄膜
液晶
手性
宽波反射
温度梯度
多彩液晶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向列相液晶
手性剂
掺杂
微胶囊
界面聚合
含微胶囊的溶胶-凝胶复合膜层研究
溶胶-凝胶
微胶囊
复合膜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晶微胶囊制备宽波反射凝胶
来源期刊 液晶与显示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液晶 微胶囊 宽波反射 负介电各向异性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物理和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3-589
页数 7页 分类号 O753+.2
字数 35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YJYXS20122705.058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卓身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2 413 11.0 18.0
2 张立培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12 2.0 3.0
3 杨槐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3 131 5.0 9.0
5 何万里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 18 3.0 4.0
6 曹晖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 57 3.0 6.0
9 李克轩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7 2.0 2.0
10 王慧慧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晶
微胶囊
宽波反射
负介电各向异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液晶与显示
月刊
1007-2780
22-1259/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20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1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