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u在ZnO(10(1)0)表面的吸附.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吸附位的吸附能,最稳定位的差分电荷密度和态密度,发现:1)Ot位的吸附最稳定,ZnBri位置处是亚稳态吸附;亚稳态的ZnBri位吸附极易受到微扰发生键断裂,使得该处吸附的Cu移到Ot或OBri位.与Olga Dulub的STM实验发现吻合很好.2)差分电荷密度图显示出Cu-O方向有明显的电荷转移,这是Cu与ZnO(10(1)0)面有较强作用的主要原因.3)Cu原子的Ot位吸附改变了ZnO(10(1)0)面的成键平衡,使得呈电中性的ZnO( 10(1)0)面出现活跃的金属态,这应该就是Cu/ZnO吸附体系具有很强催化活性的根本原因.
推荐文章
ZnO(10(1)0)非极性表面的第一原理研究
ZnO
第一原理
(1010)非极性表面
尿素在ZnO(10(1)0)表面的吸附
吸附
尿素
ZnO
碳酸二甲酯
VASP
Cu(111)表面能及功函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第一性原理
表面能
功函数
Cu(111)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乙醇胺在Ni(111)和Cu(111)表面的吸附机理
第一性原理
乙醇胺
Ni(111)
Cu(111)
表面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u吸附ZnO(10(1)0)非极性表面的第一原理计算
来源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Cu吸附 ZnO(10(1)0)非极性表面 催化活性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6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72
字数 30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路战胜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17 92 6.0 8.0
2 侯振雨 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74 280 9.0 14.0
3 张文庆 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23 67 4.0 7.0
4 刘亚明 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11 19 3.0 4.0
5 崔小敏 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8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u吸附
ZnO(10(1)0)非极性表面
催化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367
41-1109/N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
36-55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6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711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