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水产品中游离嘌呤和水解后总嘌呤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带鱼糜中游离态嘌呤和总嘌呤的含量测定中.方法:以Waters Atlantis dC18色谱柱为固定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H 3.62)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uL;DAD检测波长:254 nm.采用水处理样品并在90℃下水解12~14 min后取上清液过膜,测定4种游离嘌呤的含量;采用三氟乙酸/甲酸/水(3者体积比5∶5∶1)处理样品并在90℃下水解12 min,水解液浓缩,过膜后测定4种嘌呤总量.结果:在20 min内4种嘌呤能得到很好分离,且在质量浓度1~40 mg/L范围,4种嘌呤的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相关性良好,r2>0.9998,精密度RSD<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检测水产品中游离嘌呤和总嘌呤的含量.
推荐文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长春胺的含量
长春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清开灵颗粒
栀子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的咪草烟
咪草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土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带鱼糜中的嘌呤含量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带鱼糜 游离嘌呤 总嘌呤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安全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98
页数 分类号 TS254.7|O657.72
字数 29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848.2012.07.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健初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70 1294 22.0 33.0
2 张进杰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16 324 11.0 16.0
3 顾伟钢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12 270 10.0 12.0
4 程玉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6 77 6.0 6.0
5 吕兵兵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8 154 7.0 8.0
6 储银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5 84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带鱼糜
游离嘌呤
总嘌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