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H2O分子诱生的羟基在六钛酸钾K2Ti6O13 (010)表面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硅醇在K2Ti6O13 (010)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的单个H2O分子在K2Ti6O13 (010)表面可自发分解为OH-和H+,两者会分别与表面的Ti及其近邻的O结合,进而在表面形成两个羟基;羟基的存在会使硅醇在K2Ti6O13 (010)表面实现由物理吸附至化学吸附的转变,极大地增强了硅醇与K2Ti6O13表面的结合强度,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电子结构分析表明,羟基改善硅醇在K2Ti6O13表面结合强度的根源应归因于羟基与硅醇中的Osp轨道电子的贡献.
推荐文章
粒径对K2Ti6O13大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影响
K2Ti6O13晶须
大孔陶瓷
粒径
分子筛膜
预置氢对Ti(0001)表面氮原子吸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第一性原理
Ti(0001)表面
氮原子吸附
预吸附
吸附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硅醇在含羟基K2Ti6O13(010)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K2Ti6O13 硅醇 羟基 吸附性能 电子结构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4-1330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132.5
字数 333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华熳煜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4 28 4.0 4.0
5 李益民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120 832 15.0 17.0
6 李夏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16 2.0 2.0
7 龙春光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71 392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第一性原理计算
K2Ti6O13
硅醇
羟基
吸附性能
电子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