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异常肌反应(AMR)形成的机制.方法 收集15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电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的同侧眼轮匝肌肌电反应(即AMR);电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分别在面神经下颌缘支以及同侧眼轮匝肌上记录刺激引起的神经传导电位和肌电.分析各波形的潜伏期以及血管减压术后各波形的变化情况.结果 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时,在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AMR平均潜伏期为(10.49±0.35)ms;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时,下颌缘支诱发电位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3.99±0.18)ms,眼轮匝肌肌电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4.62±0.32)ms.AMR平均潜伏期大于刺激神经压迫点后在下颌缘支与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波形平均潜伏期之和(P<0.05).充分减压后,有14例(93.3%) AMR波完全消失.结论 压迫血管可能参与了面肌痉挛异常电传导通路,是导致面肌痉挛发作的一个必要因素.
推荐文章
生理学教学中的接受反应论
接受反应论
学生的主体意识
生理学教学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中药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
抗心律失常中药
膜片钳技术
离子通道
离子流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中药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
抗心律失常中药
膜片钳技术
离子通道
离子流
植物病害检测领域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植物电生理学
植物病害
电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异常肌反应形成机制的电生理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压迫血管 异常肌反应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329
页数 分类号 R745
字数 32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12.03.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压迫血管
异常肌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月刊
1674-8115
31-2045/R
大16开
上海市重庆南路280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9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19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