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岩土力学       
摘要:
作为治理滑坡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抗滑桩,由于岩土体介质的特殊性,桩后滑坡推力、土体抗力及桩身变形破坏模式与理论计算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悬臂式抗滑桩加固滑坡的模型试验,对滑体进行逐级加载,测得桩后滑坡推力、桩前土体抗力和桩体的应变,研究滑坡推力分布、土体抗力的变化情况、桩身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悬臂式抗滑桩可分为分离段和接触段两部分,滑坡推力逐渐向接触段集中;桩前土体抗力主要在桩前25 cm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抗力逐渐减小;悬臂式抗滑桩为折断破坏形式,破坏点的位置在滑面以下25 cm处.模型破坏主要是由于桩前土体发生屈服,从而使桩顶部位移过大,致使桩身因折断破坏而失效,最终滑坡模型失稳.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推荐文章
模型试验在抗滑桩研究中的应用
模型试验
抗滑桩
离心
预应力锚索
悬臂式单锚抗滑桩加固黄土滑坡的模型试验
锚杆抗滑桩
模型试验
黄土滑坡
承载机理
破坏模式
框架式抗滑桩的模型试验研究
框架式抗滑桩
模型试验
协同作用
土压力
桩身内力
相似原理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抗滑桩土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红外热像仪
物理模型试验
土拱效应
温度
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悬臂式抗滑桩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岩土力学 学科
关键词 悬臂式抗滑桩 模型试验 嵌固深度 桩前土抗力
年,卷(期) 2012,(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60-2966
页数 分类号 U213.1+5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涛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110 780 14.0 24.0
2 门玉明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119 1250 20.0 28.0
3 刘洪佳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8 152 6.0 8.0
4 李寻昌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32 365 11.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30)
二级引证文献  (169)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3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3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3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9(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20(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悬臂式抗滑桩
模型试验
嵌固深度
桩前土抗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力学
月刊
1000-7598
42-1199/O3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0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