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以其语言优美、情味浓厚,历来为人所称道,并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教材。关于《故都的秋》,研究者甚众,解读思路也很多,但是在众论中笔者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学者将郁达夫这篇文章的“文眼”定位为“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甚至连配套的《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也采用了这种说法。我们知道,“文眼”指的是一篇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章的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一旦解读有所偏差势必影响学生对文章的鉴赏;特别是当学生阅读得到的感受和教师讲解的不一致时,教师给予学生的可能就是困惑,让学生觉得阅读是特别困难的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不能不慎重。笔者以为这篇文章如果有“文眼”的话,也是最后一段,纯然喜爱之情,哪有丝毫的“悲凉”气息?
推荐文章
谈《故都的秋》的悲凉之美
悲凉
心境
修养
景物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方法探究
郁达夫
故都的秋
教学方法
谈《故都的秋》的悲凉之美
悲凉
心境
修养
景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作者的地域身份解读《故都的秋》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故都的秋》 解读 教师教学用书 学生阅读 “文眼” 地域 作者 高中语文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49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3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清白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故都的秋》
解读
教师教学用书
学生阅读
“文眼”
地域
作者
高中语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