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值得教师思考,它要求教师既要充分利用教育中的既有的实体化资源——"有",又要认识到与"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无"的作用与影响。它能让教育的效果最大化。这些"无"包含在了教育中的理想与信念、个性面貌、承载知识的空间、成长自由等诸多方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的教育思考
来源期刊 教师博览:科研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老子 朴素辩证法 教育思考
年,卷(期) 2012,(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4
页数 1页 分类号 G4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凌宇 6 5 1.0 2.0
2 巫兰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老子
朴素辩证法
教育思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师博览:下旬刊
月刊
1008-5009
36-1222/G4
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
44-32
出版文献量(篇)
675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