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后现代哲学语境下,一方面语言学领域开始关注话语的建构功能,另一方面国际关系的研究开始引入语言学视角.其中,认知语言学秉承“体验哲学”,提出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等人类内在体验性理解机制的主张.本文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转喻间的互动模式为话语的建构性研究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分析工具.本文应用隐喻、转喻间的互动模式,就美国媒体围绕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系列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分析可见,以概念隐喻、转喻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对政治语篇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示政治话语的权力建构方式以及对读者意识形态的影响方式.
推荐文章
隐喻与转喻在产品设计的运用
隐喻
转喻
产品设计
价值
认知隐喻下华为企业形象的建构分析
概念隐喻
认知
HUAWEI
企业形象
从意象图式解析中医词汇的隐喻和转喻
中医词汇
认知语言学
隐喻和转喻
意向图式
"脸"的隐喻与转喻——基于"脸"的汉英语料对比研究
隐喻
转喻
身体隐喻
映射
意象图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美方朝核报道中隐喻、转喻互动下的权力建构
来源期刊 美国问题研究 学科
关键词 朝核报道 隐喻、转喻互动 权力建构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12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68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晓晖 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系 18 145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朝核报道
隐喻、转喻互动
权力建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国问题研究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