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25年5月,鲁迅发表《导师》一文,对作为一种文化身份的"导师"及其负责指导"青年"的社会地位提出质疑,成为他在1925年前后对"导师"和"青年"命题思考的重要文献。鲁迅对"导师"的"逆反",表现出其文化身份的外部指认与内部认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形成与1925年前后鲁迅的现实处境和论争背景密不可分,于更深处则反映出鲁迅作为"青年的守望者"在文化选择和自身角色确认中遇到的困境。本文截取1925年前后这段特殊时期,结合鲁迅"导师的逆反者"和"青年的守望者"的双重形象,探寻鲁迅在自身文化定位与社会文化转型冲突中所跋涉前行的思想轨迹。
推荐文章
鲁迅与《新青年》
鲁迅
<新青年>
关系
论编辑导师制下的青年编辑培养
编辑导师制
青年编辑培养
青年军人的思想导师--恽代英
恽代英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军人
关于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的思考
青年教师
导师制
教学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25年:鲁迅的“导师”与“青年”命题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鲁迅 导师 青年 1925年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175
页数 18页 分类号 I21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修佳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鲁迅
导师
青年
1925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