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们在与阅读训练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作品中说的是什么?作品中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有什么好处?的确,这是在阅读中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前者是对语言含义的思考,后者是对语言功能、表达效果的思考.这两方面的思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它们所涉及的又确实有很大的区别.思考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判断的含义,这是属于逻辑范畴;思考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属于表现范畴.两者有联系,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这样写道:
推荐文章
依托文本直指语言表达训练
文本
语言表达
训练
依托文本直指语言表达训练
生活情境
拓展积累
大胆联想
自由练笔
纪录片配音的有声语言表达
纪录片
配音
有声语言表达
完善话语形象,提升主持语言表达水平
话语形象
主持语言
表达水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
来源期刊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观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永林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半月刊
1992-7711
14-1307/G4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
22-454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9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5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