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旋涂法制备并采用氢气退火处理得到P(VDF-TrFE)/Ag复合薄膜,在XRD图像上可以观察到在2θ=38.1°的Ag(111)相的衍射峰,同样在SEM图像上观察到银纳米粒子的存在.在薄膜的红外透射光谱上可以观察到β相特征峰的蓝移,这可归结为银纳米粒子与偶极子的相互作用.银纳米粒子的掺杂增强了薄膜的铁电和介电性能.与传统退火方式处理的纯P(VDF-TrFE)薄膜相比,纳米银掺杂比例为10%的P(VDF-TrFE)/Ag复合薄膜的铁电剩余极化强度和介电常数分别提高了32.5%和13.3%.介电损耗不随纳米银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变化的现象不符合渗流理论.
推荐文章
PMMA/P(VDF-TrFE)共混体系的介电储能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偏氯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物共混
结晶
介电性能
储能性能
CaCu3Ti4O12/P(VDF-TrFE)复合材料的制备和介电性能研究
CCTO/P(VDF-TrFE)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热压温度
Yamada模型
基于铁电聚合物 P(VDF-TrFE)的多级存储研究
纳米压印
PFM
P(VDF-TrFE)
多级存储
面外应变对1-3型垂直异质P(VDF-TrFE)基复合薄膜电热性能的调控
电热效应
平面外应变
P(VDF-TrFE)复合薄膜
绝热温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VDF-TrFE)/Ag复合薄膜的铁电以及介电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 氢气退火 银纳米粒子 铁电性 渗流理论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69
字数 36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10.2013.00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爱云 5 13 2.0 3.0
2 阮亚飞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6 江林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7 王建禄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8 孙璟兰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9 孟祥建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偏二氟乙烯
氢气退火
银纳米粒子
铁电性
渗流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双月刊
1001-9014
31-1577/TN
大16开
上海市玉田路500号
4-33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2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