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基于古板块再造方法,通过收集和筛选全球晚古生代古地磁数据,恢复再造泛大陆的构造格局及其聚合过程.晚古生代,全球板块的运动轨迹表明,全球板块整体以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运动,聚合形成泛大陆.通过分析单个板块的运动学特征以及不同板块间的相对运动,表明在泛大陆聚合过程中,至少出现四种碰撞方式:①追尾式碰撞:不同板块在同向运动过程中,板块运动速度存在差异,如前方板块速度慢于后方板块,则会造成其间洋盆逐渐收敛—关闭,如莱茵洋(海西造山带)、索伦洋(索伦山造山带)等.②侧向式碰撞:两个板块运动轨迹大角度交叉,发生侧向碰撞,如波罗的板块向北运动过程中与向东北运动的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成乌拉尔洋盆闭合,形成狭长的造山带.③错车式碰撞:两个板块,同向或者相向交错运动,在其侧翼发生走滑—斜向式聚合.如塔里木和华北板块转动方向相反,在侧翼斜向对接,以洋盆属性不明和走滑断层系发育为特征.④拥堵式碰撞:多个大板块之间汇聚区域的小陆块和地体发生多边汇聚,广泛出现岛弧增生和残余洋盆,如中亚造山带.
推荐文章
晚古生代泛大陆聚合的全球构造背景:板块漩涡运动轨迹含义的探讨
古地磁
晚古生代
泛大陆
运动轨迹
涡旋运动
泛华夏大陆群东南缘多岛弧盆系统
泛华夏大陆群
东南边缘
多岛弧盆系统
波罗的与西伯利亚板块古生代运动学特征对比新认识
波罗的和西伯利亚板块
古地磁
运动学原则
视极移曲线
纬向漂移速率
旋转速率
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与大陆构造体系的发展
晚中生代
东亚大陆
多板块汇聚
大陆汇聚构造体系
大陆伸展构造体系
郯庐左旋走滑断裂体系
燕山陆内再生造山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晚古生代泛大陆聚合过程中板块碰撞的运动学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泛大陆 聚合过程 运动学特征 板块碰撞方式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7-105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10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3)
共引文献  (736)
参考文献  (5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18)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16)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2)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泛大陆
聚合过程
运动学特征
板块碰撞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