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监测了静态、恒温及遮光条件下不同藻密度藻水中典型致臭物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质量浓度及其他常规水质指标的变化特性.在表观现象观察及嗅味物质分析的基础上,以1.0×106cells·L-藻密度藻水作为对照,着重分析了2个特征藻密度藻水中水质变化与水体发臭、发黑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蓝藻在死亡分解过程中产生的DMTS质量浓度最大值与初始藻密度表现出明显相关性,拟合模型符合线性模型与二次模型.当藻密度达到1.0×107 cells·L-1时,DMTS质量浓度最大值达到891.8 ng·L-1,约为嗅阈值的90倍,水体散发明显臭味;当藻密度达到1.0×1o8cells· L-1时,有机物浓度逐渐升高,溶解氧降为0,氧化还原电位降至-300 ~-400 mV,呈现极强的还原性,可导致FeS等黑色物质生成,使水体呈现微黑色.
推荐文章
江蓠对赤潮消亡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
江蓠
赤潮
水质指标
溶解氧
天山中部天然云杉林森林生态系统降水过程中的水质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不同林龄
不同郁闭度
水质
主成分分析
天山云杉
大豆磷脂软胶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大豆磷脂
软胶囊
磷脂酰胆碱
水解
4种食用油煎炒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食用油
煎制过程
炒制过程
品质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蓝藻消亡过程中DMTS的产生及水质变化特性
来源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蓝藻 二甲基三硫醚 溶解氧 氧化还原电位 有机物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366
页数 6页 分类号 X524
字数 5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锡武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387 6399 39.0 58.0
5 李先宁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100 2112 29.0 43.0
9 王国芳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10 234 7.0 10.0
10 黄瑞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6 31 4.0 5.0
11 方洋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蓝藻
二甲基三硫醚
溶解氧
氧化还原电位
有机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775
32-1668/N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28-8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10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