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岩土力学       
摘要: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性状比较复杂,土拱效应对路堤的承载变形性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三维土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桩-土相对位移、路堤高度、桩帽净间距和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拱效应发挥程度与桩-土相对位移密切相关,存在一个临界桩-土相对位移使得桩土应力比达到最大值,该临界桩-土相对位移约为6~8 mm。路堤高度与桩帽净间距之比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路堤顶面差异沉降越小;桩帽宽度与桩帽净间距之比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路堤顶面差异沉降越小。设置水平加筋体能有效提高桩土应力比并减小路堤顶面沉降;路堤越低,水平加筋体对桩土应力比的提高作用及对路面沉降的减小作用越明显;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越高,这种作用越明显。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土拱效应等沉面高度与桩帽净间距之比约为3.5。
推荐文章
桩承式加筋路堤的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
桩承式加筋路堤
土拱效应
现场试验
三维有限元分析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有限元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
桩承式加筋路堤
模型试验
土拱效应
桩土应力比
沉降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有限元研究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仃限元
EP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土拱效应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岩土力学 学科
关键词 桩承式加筋路堤 三维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桩土应力比 等沉面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1-358
页数 8页 分类号 U416.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卫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0 316 9.0 17.0
2 胡伟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3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0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20)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桩承式加筋路堤
三维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桩土应力比
等沉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力学
月刊
1000-7598
42-1199/O3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0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