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完善压电悬臂梁非耦合集总参数模型,进而优化设计压电振子,本文根据机械振动理论以及阻尼理论,建立了单晶压电振子等效阻尼系数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并实验验证了基板材料性能,结构尺寸以及截面形状等不同因素对等效机械阻尼及电阻尼的影响规律.最后,制备了3组不同形状尺寸的压电振子样品,并进行了冲击振动试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压电材料层对整体阻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基板与压电材料的弹性模量比;压电材料每个振动周期的电能损耗与悬臂梁长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与宽度成反比;而决定振幅放大因子的阻尼比并非随结构尺寸单调变化.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误差为2.5%~14.7%,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分析表明,在可承受极限载荷相同的情况下,静态特性最优的变曲面悬臂梁动态特性并非最佳,得到的结果对于压电振子的优化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多悬臂梁压电振子频率分析及发电实验研究
多悬臂梁压电振子
发电
有限元分析
压电微悬臂梁探针的制作工艺研究
压电探针
局部压电层
纳米硅尖
弹性常数
环境阻尼比的悬臂梁试验测试与分析
环境阻尼比
衰减特性
流体阻抗
动力粘度
悬臂梁
悬臂梁的非阻塞性微颗粒阻尼减振模型研究
微颗粒阻尼
振型叠加法
振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晶压电悬臂梁等效黏性阻尼建模与实验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单晶压电悬臂梁 等效黏性阻尼 建模 实验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1-648
页数 8页 分类号 TN384
字数 41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42203.06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磊 军械工程学院火炮工程系 44 221 8.0 12.0
2 房立清 军械工程学院火炮工程系 48 240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共引文献  (11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晶压电悬臂梁
等效黏性阻尼
建模
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