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醇浓度、静置时间对乙醇沉淀法精制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影响,并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固形物与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乙醇沉降工艺为:药液浓度0.8 g原药材/mL、醇浓度20%、静置6 h。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均降低了疏郁复方颗粒煎煮液的出膏率,但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造成了较大损失。结论低浓度的醇沉工艺可以用于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纯化,壳聚糖絮凝沉降法是否适用于该提取液的精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与乙醇沉淀法对炙甘草汤的纯化效果的比较
壳聚糖
絮凝沉降法
乙醇沉淀法
炙甘草汤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与乙醇沉淀法对二冬汤精制的对比研究
壳聚糖
絮凝沉降法
乙醇沉淀法
二冬汤
均匀设计考察壳聚糖对北柴胡水提液的絮凝澄清作用
均匀设计
壳聚糖
北柴胡水提液
柴胡皂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及纯化效果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疏郁复方颗粒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 乙醇沉淀法 芍药苷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43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304.2014.07.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荣华 暨南大学药学院 159 1758 21.0 32.0
2 杨丽 暨南大学药学院 86 959 18.0 25.0
3 朱晓峰 62 698 16.0 22.0
4 马仁强 17 47 4.0 6.0
5 李淑琴 3 3 1.0 1.0
6 高寒 暨南大学药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疏郁复方颗粒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
乙醇沉淀法
芍药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月刊
1005-5304
11-35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7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4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40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