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阐明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柄导管形态及运输效率的变化,明确果实通过维管束系统吸水与其裂果的关系,完善枣裂果机理。方法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为试材,于白熟期(8月19日)开始对选定枣树进行定量灌溉处理,每7 d测定、灌溉一次,使处理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5)%,对照组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0±5)%。于果实发育后期分别调查降雨前(9月18日)、降雨后(9月22日)枣果的裂果率;分别在幼果期(7月28日)、白熟期(8月15日)、半红期(9月5日)和全红期(9月17日)进行采样,跟踪枣果实发育进程。品红示踪试验中采用二次枝浸泡和枣吊浸泡两种形式,观察不同时期二次枝、枣吊和果柄维管束系统运输效率的变化;取健康枣果的果柄进行石蜡切片,经FAA液固定、常规方法包埋、制作切片、番红-固绿复染,观察枣果果柄导管形态随果实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裂果率调查结果显示,枣果发育后期灌溉和对照两种处理的裂果率分别为2.60%和2.58%,二者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充足灌溉并未引起裂果;降雨后,灌溉组和对照组处理的裂果率与降雨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分别达到42.90%和40.80%,且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表明降雨会明显导致裂果率上升。品红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品红溶液均能通过二次枝顺畅运送至枣吊,但能否运送至枣果与果实发育期密切相关。幼果期,品红溶液在5 min之内便可顺利输送至枣果,且输送数量和范围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随着果实发育,品红运输至枣果的难度逐渐增大,白熟期时处理40 min后仅有少许品红输送至枣果;至半红期和全红期,品红溶液几乎不能输送至枣果,这表明果柄可能是品红不能顺利运输至枣果的主要障碍。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幼果期正常导管所占比例为97.22%,白熟期时正常导管的比例下降至34.95%,且开始出现断裂、退化和畸形,半红期和全红期正常导管的比例仅剩13%左右,导管断裂、退化和畸形进一步加剧,并且开始出现导管堵塞现象,且全红期导管堵塞的数量和程度均高于半红期。结论壶瓶枣果实发育后期,果柄导管出现断裂、畸形、退化、堵塞等现象,其运输能力受损或丧失,导致根系吸收的水分难以通过“根系-枝干-二次枝-枣吊-果柄-果实”维管束系统大量进入果实,从而不会引发大量裂果。
推荐文章
壶瓶枣枣果含钙量与裂果的关系
枣果含钙量
裂果
相关性
壶瓶枣不同发育期果皮显微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壶瓶枣
裂果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变化
冬枣
临猗梨枣
果实
生长发育
矿质元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柄导管形态变化与裂果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壶瓶枣 裂果 果柄 导管
年,卷(期) 2014,(24) 所属期刊栏目 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86-4894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24.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0)
共引文献  (263)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壶瓶枣
裂果
果柄
导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