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法研究了不同比例蚕沙( SE)和稻秸( RS)的组合效应。试验将SE:RS设计为100∶0( SE100组)、80∶20( SE80组)、60∶40( SE60组)、40∶60( SE40组)、20∶80( SE20组)、0∶100( SE0组)的比例,分别进行体外发酵批次培养24 h和体外发酵产气培养72 h,测定产气参数和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 SE100组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E80组的24和72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 h时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为SE80组>SE100组>SE60组>SE40组>SE0组>SE20组,乙酸/丙酸为SE80组<SE40组<SE20组<SE60组<SE0组<SE100组。3)24 h时培养液的微生物蛋白浓度 SE20组>SE100组>SE60组>SE80组>SE40组>SE0组。4)随着蚕沙比例的升高,底物体外有机物消化率越高。5) SE80组多项指标组合效应指数为0.76,SE80组>SE40组>SE60组>SE20组。蚕沙和稻秸组合改善了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和产气参数,且蚕沙和稻秸的最佳比例为80∶20。
推荐文章
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及乳酸浓度的影响
延胡索酸
瘤胃微生物
挥发性脂肪酸
乳酸浓度
体外发酵
野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体系的研究进展
野生反刍动物
瘤胃微生物体系
消化率
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蛋白质饲料
体外发酵
瘤胃微生物
遗传指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蚕沙和稻秸不同比例组合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组合效应
来源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蚕沙 稻秸 体外发酵 组合效应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19
页数 7页 分类号 S816
字数 41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67x.2015.01.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洪荣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5 1444 18.0 25.0
2 王梦芝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73 879 15.0 19.0
3 喻礼怀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98 467 12.0 14.0
4 崔慧慧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6 53 5.0 6.0
5 李华伟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0 48 5.0 6.0
6 孙丽莎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2 62 6.0 7.0
7 赵睿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9 85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0)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蚕沙
稻秸
体外发酵
组合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营养学报
月刊
1006-267X
11-546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7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57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