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从儒释道三教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魏晋玄学与佛性论的互动关系,以此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性论的发展演变。魏晋玄学才性之辨,是以人之才性各异为前提,从形名逻辑方面展开论辩;之后老庄兴起,玄学家从'适性逍遥'角度对理想人格加以发挥。但'适性逍遥'无法解决性恶带来的理论难题,支道林等义学沙门开始从'神'概念出发来赋予人性以超越价值与普遍意义;'形尽神不灭'成为中国佛性论的一个逻辑起点,孕育了人人皆有佛性的思想。'物与神游',物我关系等中土思想元素的引入是中国佛性论开始具有普遍性超越意义的一个契机,并在南北朝佛性研讨中不断理论化、体系化。佛性学说在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对于提升中国人性论的思辨水平,改造汉代人性有等级差别的主流观念,刺激唐宋中国人性论的演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推荐文章
浅议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
苏格拉底
孔子
人性论
董仲舒建构人性论的双重进路
董仲舒
人性论
双重进路
思想史
论孔子之“人性论”
孔子思想
人性论
李二曲人性论思想探微
李二曲
人性论
本然之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刍议佛性论与中国本土人性论思想的早期交涉
来源期刊 宗教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人性论 佛性 逍遥 形神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B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雪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71 171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性论
佛性
逍遥
形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宗教研究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