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界定问题,继而总结中国传统译论的主要特点,即在论述方式上重直觉、重体认,在理论脉络上是内容的、纵向的,在形态结构上则零散不成体系.文章继而论证中国传统译论的特点源自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观性、综合性和具体性等特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译论的特点有其民族、文化的根源性和历史的必然性,是中国人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其核心价值和精神理应得到学术界的正视、肯定和守护.
推荐文章
浅议中国传统译论的哲学思想——"信"
"信"
中国哲学思想
"信、达、雅"
翻译应用
翻译主体修养
试论中国译论脱离实践的倾向及对策
译学研究
西方译论
传统译论
微技巧
全球本土语境下的中国译论史划分
中国译论史
翻译散论期
翻译专论期
翻译综论期
翻译宏论期
论思维方式对中国译论的影响及其创新
传统思维方式
传统译论
现代思维方式
译论创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沿波讨源,守本开新——论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质及我们应有的态度
来源期刊 上海翻译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译论 西方译论 中国哲学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7
页数 6页 分类号 H059
字数 962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敬国 12 61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5)
共引文献  (16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传统译论
西方译论
中国哲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翻译
双月刊
1672-9358
31-1937/H
大16开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33信箱
4-58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19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