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往往表现出时效性的流变变形特征,对此特征提出了一种环状间隔式衬砌与主动性卸载相结合的永久性支护理念.在合理的简化下建立了隧道衬砌段与非衬砌段的隧道力学分析模型,并在围岩常用蠕变模型、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基础上,对支护段围岩进行黏弹塑性求解,得到了围岩的黏弹塑性变形位移解.在参考现有围岩应力释放模型并确定无支护段围岩应力释放系数之后,对无支护隧道段围岩进行求解,得到了围岩的黏弹塑性变形位移表达式,建立了未支护洞段围岩位移与支护洞段围岩压力的关系.算例分析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中围岩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是相吻合的.
推荐文章
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
隧道
软弱围岩
变形机制
控制技术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
隧道
浅埋
软弱围岩
变形控制
高地应力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高地应力
破碎围岩
大变形
隧道施工
围岩控制
含软弱夹层层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软弱夹层
高地应力
大变形
围岩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隧道软弱围岩的卸荷特征与大变形控制研究
来源期刊 路基工程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间隔式衬砌 围岩位移 围岩压力 黏弹塑性 应力释放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4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51+.4
字数 39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15.06.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荣贵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0 1038 14.0 30.0
3 申鹏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8 207 7.0 14.0
5 张颖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 27 3.0 5.0
8 王明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隔式衬砌
围岩位移
围岩压力
黏弹塑性
应力释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路基工程
双月刊
1003-8825
51-1414/U
大16开
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16号
62-156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26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794
相关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std.nankai.edu.cn/kyjh-bsd/1.htm
项目类型:面上课题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