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张载“和”思想的特质体现为从万物一气,天地万物之间相互“感通”的角度阐述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感通”首先发生在宇宙论层面,“太和所谓道”即为阴阳之气感通化生万物之道.其次,宇宙万物生成后,“天地位、万物育”的大和世界也通过“感通”来实现.最后,圣人通过个人修行与教化发挥感之道,感动民心走出一己的形气之私造成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建立起与他者的联通.张载“和”思想为现代社会通过人文教化发挥感之道感动、和合人心,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战与新探索
国有企业
新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
新探索
略谈安徽省太和清音的传承与保护
太和清音
清音传承基地
戏曲艺术传承
昆明太和宫的空间环境布局特征 ——与武当山太和宫比较
昆明太和宫
武当山太和宫
空间环境
院落空间
环境塑造
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
新媒体环境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张载“和”思想新探——太和与感
来源期刊 孔子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太和 感通 民胞物与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宋明理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92
页数 7页 分类号 B24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振宇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47 195 7.0 12.0
2 刘绪晶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太和
感通
民胞物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孔子研究
双月刊
1002-2627
37-1037/C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24-7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