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媒体技术虽然赋予了用户更多的自主性可能,但是,主动性与被动性往往存在于新媒体用户身上,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首先新媒体传播机制使用户在信息消费方面有了更多的主动性,作为"传播中心"的个体用户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信息网络,在内容生产与筛选方面用户也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但是人的"懒惰"与"惯性"仍然会在新媒体用户身上发生作用,使其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其次,新媒体倡导的个性化服务是以尊重个体的需求与个性为目标的,这是对用户主动性的提升,但是社会化信息传播机制、社会化互动以及"群体"等"社会化"环境又会使个体用户的主动性与个性受到抑制;再次,借助新媒体平台,个体用户可以对社会化互动中的"表演"前台与表演手段做出更自主的控制,但这也难以避免"后台"内幕的被动泄露.
推荐文章
基于微信、微博探析新媒体用户行为差异
微信
微博
新媒体
用户差异
面向聚类的新媒体用户行为挖掘模型构建
用户特征分析
聚类分析方法
CH函数
个性化推荐
基于媒体用户访问行为偏好模型的代理缓存算法
流媒体
代理缓存
内部流行度
Zipf-like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媒体用户:更主动还是更被动
来源期刊 当代传播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新媒体用户 主动性 新媒体传播机制 社会化环境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新闻与传播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5,45
页数 5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兰 63 585 14.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媒体用户
主动性
新媒体传播机制
社会化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传播
双月刊
1009-5322
65-1201/G2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1号
58-11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5
总下载数(次)
45
总被引数(次)
330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