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扩大吸振器的工作频带,减小吸振器的阻尼,最终提高吸振器的减振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主动共振吸振器.文中对几种不同种类吸振器的减振原理、动力学特性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集成自调谐吸振器和主动吸振器的优点,完成了一种自适应主动共振吸振器的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变步长、双寻优的控制算法.在振动台上测试了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并理论分析了吸振器的移频特性和阻尼特性.在两端固支梁上对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实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相比自调谐吸振器,加入主动力控制后,自适应主动共振吸振器的阻尼比从0.04减小至0.02,减振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推荐文章
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的联合减振研究
主动隔振
振幅
临界频率
动力吸振器
联合减振
内嵌自主移动钢球欧拉梁自适应碰撞减振研究
自主移动钢球
自适应
碰撞减振
弹簧-阻尼模型
赫兹接触理论
电磁辅助支承被动阻尼减振与主动阻尼减振的比较
电磁执行器
主动减振
被动减振
内嵌黏性流体欧拉梁的自适应减振模式研究
内嵌流体
黏性流体
自适应减振
欧拉梁
流体活动边界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适应主动共振吸振器的设计和减振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实验力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吸振器 移频范围 阻尼 减振效果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6-566
页数 分类号 O328|TB53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0/1001-4888-15-1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立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2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吸振器
移频范围
阻尼
减振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力学
双月刊
1001-4888
34-1057/O3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力学编辑部
26-5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8482
论文1v1指导